纪录片《海洋》影评——
洛阳编导培训班
一只海蜥蜴慢慢从水中爬向火山岛,它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眺望远方;一架火箭正在发射升空,火箭越升越高,那火光令水蜥蜴惶恐不安!这并不是科幻片,而是纪录片《海洋》的开篇画面。就是这样一个源自自然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海洋。
面对浩瀚而多姿的海洋,已经无法对它进行言语的赞美,前所未有感觉到语言在它面前是多么贫瘠,那些我们人类自鸣得意的电影特技、炫酷动画在海洋的生物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当成群的海鸟冲向海水捕鱼,溅起层层的浪花,那种震撼是我们不曾想象的真实景象。当军舰鸟冲向白色海滩上蹒跚爬行跌跌撞撞的小海龟时,是多么的扣人心弦。当海象妈妈怀抱着用双臂护佑着小海象游泳时,是多么的温馨感人,恰试人类天性流露。当根本叫不上名字的闪着荧光的彩色小鱼探头探脑的东张西望,然后轻轻的吐了一个小泡泡,仿佛完成了多大的一个任务时,是多么的憨态可掬,人们总是自诩称之为万物之灵,可是谁又肯定,大海和大海生活里的生灵们没有自己的情感?
一张阴沉巨大的网渐渐地压上了整个屏幕,也压上了我们的心,无数的海洋生物被那张人类布下的网残忍的杀戮,海水一片片的被染红,鲨鱼人类被砍去了有价值的鱼翅,又被扔回海里,努力的游动着,挣扎着,直至无声无息的坠落海底。人类仅仅为了自己的口腹之快就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一片片的海水被污染,生活垃圾、石油、工业废水肆无忌惮的被排入海洋。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海豹在一片污浊的堆积着各种垃圾的海水中游弋,然后,它在一个人类遗弃的超市购物车面前停住了,看了看,又孤独的游走,不知还能活多久,这是种无言的讽刺。
《海洋》这部电影用镜头诠释出海洋生态环境的奇趣,展示了它撼动人心的力量与难以抗拒的美好,电影是在用美的镜头来拒绝污染、拒绝杀戮。影片最后人鲸共舞的画面如此之美,是因为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生命平等友善的绝美华章。浪花拍岸的声音犹在耳边,《海洋》是雅克?贝汉这位热爱大自然的老人,用胶片为海洋写了一封深厚而沉重的情书。导演没有把镜头对准血流成河的海豚湾,宁肯用3年时间等待海狮妈妈怀抱小海狮在冰下游泳的场面,想来也是有他们的道理。据说在法国,《海洋》被定义为儿童片,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前去观看;而在国内电影院里,小朋友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成了影片除姜文配音之外的又一“旁白”。其实孩子们是看不懂这电影的,在他们眼里,刚出生的小海龟还没有爬到海里就被海鸟猎食,已经是海洋生物们最不幸的遭遇了。《海洋》的美丽,恰恰呵护了他们的天真,同时滋长着他们喜爱美好事物和神奇自然的天性。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最美丽的画面同样可以激发人们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当这美丽被残忍的现实相映衬的时候。
对于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两个镜头更能触动我们的神经,海豹抬头望了一眼海岸上灯火通明的化工厂;还有那条向海洋里注入“毒液”的河流。海洋的美丽正在被人类的智慧所吞噬,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作为人类的我们很惭愧。但自责的同时也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深感自己肩负着自然赋予我们的重量,希望能够通过不懈地努力工作,履行捍卫海洋的职责,能够让自己在面对海洋的时候不再汗颜,能够通过工作来为海洋环境增添一份用美丽抗拒污染、杀戮的力量。